2025年6月9日,天津大学出版社行之工作室前往河北省定兴县京绣研究院,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绣的专项出版与文创开发项目调研工作。此行旨在通过专业影像记录与深度学术产业交流,为后续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京绣又称宫廷绣,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最初主要用于供奉宫廷、帝王和侯爵的服饰,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2014年,京绣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而定兴京绣是京绣大家庭中的一个分支,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为全面、精准地呈现京绣艺术的独特魅力与精湛技艺,服务于即将出版的精品图书,行之工作室特邀业内知名的泽木摄影工作室参与本次工作。在定兴京绣研究院内,摄影团队利用专业设备与布光技术,对研究院珍藏的具有代表性的京绣作品进行了高精度、高质量的拍摄。此次拍摄覆盖了多种经典纹样、针法技艺及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样本,力求为出版物提供权威、详实的视觉资料库,全方位展现京绣作为宫廷技艺的华美气度与文化底蕴。
拍摄间隙,一场围绕京绣未来发展的深度对话在研究院内展开。行之工作室的张英老师、朱玉红老师,与天津工业大学马涛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绣代表性传承人田丽老师围坐交流。
大家深入探讨的重点,正是即将由天津大学出版社重磅推出的京绣精品图书,提出了出版构想:“我们不仅期望它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更要成为一座‘立体博物馆’,通过高清图像、详实史料与工艺解读,为京绣留下这个时代的清晰印记。”
本次定兴之行是天津大学出版社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绣保护、研究与创新传播的重要实践。通过专业的影像记录,为《京绣》图书积累了宝贵的视觉资产;通过深入的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图书出版与文创开发的具体路径与合作机制。天津大学出版社将持续深化与天津工业大学马涛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及非遗传承人田丽老师的合作,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共同致力于将《京绣》打造为传承与弘扬该非遗项目的标杆性出版物,并通过文创产品的开发探索非遗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让古老的京绣技艺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
-End-
供稿 / 杨虹
编辑 / 杨晔
审核 / 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