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上午,搭建交流平台、共建学术阵地系列活动的第七站走进了人文艺术学院。此次活动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人文艺术学院会议室成功举办。出版社党总支书记宋昆、社长韩文俊携班子成员和编辑团队与人文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吕静,副院长王用源及人文艺术学院的教师代表就高校教材、学术著作、普及读物的出版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吕静书记首先向出版社一行介绍了人文艺术学院的历史沿革、组织结构以及学院的办学特色。她提到,人文艺术学院是重组学院,由中文系、语言科学研究中心、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工笔重彩研究所、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等5个教学和研究单位构成。学院大力发展人文通识教育,打造“沟通与写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共艺术教育”三个核心课程群。学院致力于建设有“天大特色”的人文学科,聚焦“语言学+人工智能”“文学+中国之治”“文艺学+文化遗产保护”三个特色方向,发展新的学科增长点。学院成立两年来,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以“科技+艺术”为特色,“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随后,吕静书记介绍了人文艺术学院参会的各位教师。
宋昆书记对出版社参会人员进行了介绍,概述了出版社的基本情况以及此次交流走访的背景。他表示,出版社自1985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为天津大学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致力于出版高质量的图书。目前,出版社的业务涵盖了专著、教材和市场书三大核心板块。长期以来,出版社以建筑类图书作为优势品牌,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值此改革之际,出版社期望能与人文艺术学院开展合作,在人文艺术图书领域开拓新的出版方向,打造普及类读物,形成更为广泛的品牌效应。
韩文俊社长首先对人文艺术学院给予出版社的高度重视表示了感谢。他谈到,人文艺术学院依托其工科院校的背景,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在通识读物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应当拓宽视野,面向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为了增强图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图书中应巧妙融入漫画等元素,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来展现内容,使得图书形式灵活多样,从而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编辑应提前介入编写过程,与作者紧密合作,共同规划书稿内容。
会上,学院的教师们积极发言,介绍了各自专业领域图书出版的情况和实际需求,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对出版社图书出版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与建议。出版社与会人员与教师们就传统文化导读、中小学写作、传统文化绘本和古文字普及等系列图书的出版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最后,宋昆书记详细介绍了出版社在支持各学院出版工作方面所采取的具体举措,并向人文艺术学院赠送了《天津大学校园建设图录》。此书珍贵地记录了天津大学跨越125载春秋的历程,展现了其在建校与办学过程中,校园建设所经历的沧桑巨变与辉煌成就。借此机会,我们衷心希望这一赠书能够成为双方未来合作的美好象征,携手共创更加辉煌的明天。
天津大学出版社,作为深耕教育出版领域的大学出版社,一直致力于为学校提供全方位的教学科研服务。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凭借卓越的品质,成功打造了一批高质量的教材与优质的学术专著,积累了丰富的出版经验。展望未来,出版社将不忘初心,继续坚定不移地为天津大学的整体发展建设贡献力量,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天津大学添砖加瓦,共筑梦想。
-End-
供稿 / 刘浩
编辑 / 杨晔
审核 / 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