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出版融合技术编辑创新大赛正式启动
2017年2月25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揭牌暨首届出版融合技术编辑创新大赛(以下简称编创赛)启动仪式在武汉理工大学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孔德龙副司长、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胡伟副局长、武汉理工大学张清杰校长、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万智副总经理,为重点实验室揭牌。三十余家出版单位的领导出席了会议并表示祝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重要讲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坚持正确处理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关系、运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有助于加快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建设,实现双效统一、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出版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
重点实验室推动出版融合的第一项工作任务是力促编辑创新。为了响应总书记的号召,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部署,推动编辑以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为已任,借助“互联网+”的时代东风,促进出版融合发展进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为大众创造更丰富的知识内容交互体验,推进出版行业内容生产、管理与服务的转型升级,首届出版融合技术编辑创新大赛顺势而生。
参赛主体
大赛面向全国新闻出版单位的书/报/刊编辑和记者,参赛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新闻记者证》或出具加盖所在新闻出版单位公章的推荐函。脱离书/报/刊的独立新媒体、自媒体及相关形式的组织或个体不在参赛对象范围内。编辑以项目负责人个人或项目组团队名义均可参赛。
大赛主题
“做一本/份具有交互功能的书/报/刊”
传统内容生产流程是从编辑到读者的单向内容服务,出版物在书店或电商平台以商品形式售卖,编辑和读者之间关系疏离。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交互”一词兴起。不同于“传递”,“交互”是双向的、持续的、多维度的关联。
编辑工作中的“交互”指的是,编辑基于纸质书/报/刊,通过二维码、AR、VR等技术,设置读者入口,突破体量限制;打破媒介界限,提供数字化内容服务;了解读者需求,调整选题方向;建立长期联系,持续服务读者;从而构建起的与读者双向的、持续的、多维度的关联,带来了更丰富的内容服务体验。
例如,传统模式下,读者阅读到书/报/刊的内容,若产生疑问,则需要更多更精准的内容服务,编辑却并不知晓这些需求。而在“交互”模式下,编辑通过在纸质书/报/刊上放置二维码,在技术平台建立“问答应用”,读者用手机扫码提问、作者在手机即时回答,全部过程信息由编辑把握,就此建立起与书/报/刊、作者和读者的长久联系。
通过“交互”的建立,读者不再受纸质媒介的限制,获取多元化内容的需求得到满足;编辑收获了书籍销售、内容服务、大赛奖励带来的收益,拓展了互联网思维,了解了读者信息,实现了与读者互动,实现出版融合转型。
大赛组织
本届大赛主办方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武汉)
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本届大赛协办方
国家数字传播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本届大赛承办方
武汉理工大学数字传播工程研究中心
《传媒》杂志社
本届大赛媒体支持
《中国传媒科技》杂志社
奖项设置
出版融合技术编辑创新大赛
年度特别奖
1个
出版融合技术编辑创新大赛
年度十大创新奖
10个
出版融合技术编辑创新大赛
优秀组织奖
出版社、期刊社、报社共30家
出版融合技术编辑创新大赛
百佳创新奖
每赛季50个,共100个
出版融合技术编辑创新大赛
优秀案例
每赛季150个,共300个
参赛流程
报名入口
报名通道将于3月1日正式开通。
报名程序如下:
1.登录大赛官方网站
(网址:www.necis.me)
2.填写报名信息,上传相关资料
3.提交报名,成功参赛
这是一场面向全国在职编辑的专业大赛,更是广大编辑参与推动行业发展、实现拐点价值、领略行业前沿动态、与专家名家交流学习的绝佳机遇!
联系人:汤老师
邮箱:necispr@duoyue.me
电话:027-82701935/82701545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
珞狮路205号武汉理工大学西院图书馆5楼
邮政编码:430070
识别二维码,
关注大赛官方微信。
及时接收赛事动态,
跟进行业专家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