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在河北省地域文化语境下,关注一度被忽视的、裹挟在城镇快速发展中的城市建筑遗产,厘清河北省城市建筑遗产资源、脉络并提出针对性保护性更新方案。本书从空间再生、产业活化、社会融合、可持续发展、公共性再造和管理维护等几个维度进行解析,重点介绍河北省城市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遗产,围绕自下而上式微更新建设思路和高质量城市空间营造,以建筑遗产为城市更新行动的活力触媒,构建区域空间框架下的更新操作范式和决策模型,梳理并提出基于价值评定、经济评估、规划调整、设计进程、操作主体等为核心的更新技术路线,回应时代发展热点,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借鉴价值。
舒 平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河北省教学名师、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筑学专业负责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课程《设计认知与思维导入》课程负责人。住建部科技委员会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分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河北省高等学校设计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天津市设计学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城市规划学会健康城市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访问学者。
刘荣伶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和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会会员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委会会员。研究领域为城市更新、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等。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合著出版著作1部。
任登军 男,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硕士生导师,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建筑学系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会员、天津市规划学会产教融合专委会委员。研究领域为城市住宅与住区更新、传统民居保护与更新。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3部。
张 慧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天津市线下一流课程《建筑遗产调查与测绘》课程骨干教师。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员,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理事。英国爱丁堡大学访问学者。
刘 歆 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师。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工业文化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城市体检专家智库专家、天津市建筑学会村镇建设专委会委员。研究领域为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期刊论文30余篇。
丁潇颖 女,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天津市企业科技特派员,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中国分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都市农业、生态社区、城市绿色更新等。在《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Sustainability》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10余篇,国家授权专利7项,主持与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