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观测技术及其应用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包装: 平装
印张: 6.25
出版日期:2021-03-01
页数:92
作者:余建星,刘同
版次:1版
字数:168
定价:35.00
尺寸:正16
ISBN: 978-7-5618-6891-1
印刷日期:2021-03-01
印次:1次
内容介绍

潜标观测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观测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由一些海洋发达国家开始使用并发展起来的。潜标观测具有在恶劣的海洋环境条件下,长期、连续、同步、自动对海洋水文、化学诸要素进行全面综合监测的特点,是海洋观测岸站、调查船和调查飞机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延伸扩展,是离岸监测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调查方法无法代替的作用。此外,潜标观测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能对敏感海域的海洋要素进行观测,还能避开海面风浪和人为破坏,安全性较好,可以获取恶劣海况下的观测数据,且数据质量稳定可靠。因此,潜标观测是海洋学普遍采用的一种观测手段。目前,海洋观测已进入立体观测时代,观测区域不断由近浅海向深远海发展,海洋调查观测能力显著增强,区域性观测网络建设力度越来越大,国内外对潜标观测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然而,潜标观测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包括潜标的设计、布放、回收等,涉及力学、机械、电子、海洋、工程等学科。潜标的设计需要合理配置浮力,科学计算观测仪器的水下姿态。潜标的布放和回收作业也是一项高风险的海洋工程,涉及仪器设备众多,需要作业人员较多,有一定的操作难度。潜标锚系容易发生断裂,仪器设备容易丢失,布放和回收过程中有设备碰损和人员伤亡的风险。潜标的布放与回收均受海上环境的影响,潜标观测技术任意环节都关系到观测结果与设备安全,规范合理的潜标设计,充分的器材准备,合理的设备参数设置,规范的布放与回收操作,这些工作的顺利进行是潜标观测成功和避免设备损失的重要保障。
  《海洋观测技术及其应用》正是基于以上认识而编写的,力求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实用性强,并将有关基础知识编入书中,以便读者阅读、参考。作者在参考国内外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将编写组所完成的国家重大专项、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攻关项目的成果反映在书中。
  《海洋观测技术及其应用》可作为物理海洋、海洋科学、海洋工程等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海洋调查、海洋观测及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读物。

作者介绍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潜标的定义、功能及特点
1.2.1 潜标的定义
1.2.2 潜标的功能
1.2.3 潜标的特点
1.3 国内外潜标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
1.3.1 国外发展历史、现状
1.3.2 国内发展历史、现状
1.3.3 发展趋势

第2章 潜标的组成与分类
2.1 概述
2.2 潜标的组成
2.3 潜标的分类
2.4 典型潜标结构
2.4.1 绷紧式潜标系统
2.4.2 海床基观测系统
2.4.3 爬绳式海洋调查潜标系统
2.4.4 自容式潜标系统
2.4.5 实时通信潜标系统

第3章 潜标锚泊系统
3.1 概述
3.2 潜标锚系部件
3.2.1 浮体
3.2.2 系留索
3.2.3 连接件
3.2.4 锚
3.2.5 声学释放器
3.3 锚系的设计
3.3.1 锚系设计原则
3.3.2 锚系设计

第4章 潜标观测仪器
4.1 概述
4.2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
4.2.1 仪器简介
4.2.2 使用方法
4.3 温盐深仪(CTD)
4.3.1 仪器简介
4.3.2 使用方法
4.4 单点海流计(Seaguard RCM)
4.4.1 仪器简介
4.4.2 使用方法
4.5 温度传感器(T)
4.5.1 仪器简介
4.5.2 使用方法

第5章 潜标海上作业
5.1 概述
5.2 作业准备
5.2.1 组织准备
5.2.2 航前准备
5.3 布放流程
5.3.1 航渡
5.3.2 布放前准备
5.3.3 海上布放
5.4 回收流程
5.4.1 潜标回收准备
5.4.2 系统释放
5.4.3 系统搜寻
5.4.4 打捞回收
5.4.5 数据回放存储
5.4.6 做好相应记录
5.4.7 回收作业船只的配合
5.5 设备维护

第6章 潜标观测应用案例
6.1 概述
6.2 遵循的标准规范
6.3 潜标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相关书籍推荐

0
定价: .00 元

多媒体资源

天津大学深水结构实验室  

在线试读

我要评论 请先登录!
确定 取消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