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探索人生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包装: 平装
印张: 20
出版日期:2019-12-01
页数:305
作者:王冀生
版次:1
字数:415
定价:66.00
尺寸:异16
ISBN: 978-7-5618-6493-7
印刷日期:2019-12-01
印次:1
内容介绍

这本《我的教育探索人生》,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作者从1948年在北洋大学、清华大学求学奠基到1952年在大学任教基层磨炼,再到1981年从事国家机关教育管理,直至1994年退休以后潜心研究大学文化的生命过程,既讲述了作者不畏劳苦沿着陡峭教育上路奋力攀登的心路历程、教育实践和学术成就,也描述了作者在把一生献给伟大祖国教育事业的过程中艰难跋涉的人生经历和深刻感悟。全书共分十章:生于津门求学奠基;大学任教经受磨炼;高等工程教育管理;探索中国教育评估;宏观教育理论研究;和谐育人理念创新;创立大学文化学科;中国大学文化百年;追寻中国大学之魂;以人为本实现和谐。这本专著的主要特点是集学术性和传记性于一体,以人生经历为轨迹,以教育实践为基础,以学术研究为主线,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顽强拼搏,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终于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管理专家和我国大学文化学科开拓者,比较好地实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具有较高的人生品位、学术水平和文化价值。

作者介绍

王冀生,安徽省庐江县东汤池镇人,1930年11月25日(农历庚午马年十月初六)出生于曾经的河北省会天津市。1936年就读于安徽省安庆市天柱阁小学一年级,1940年就读于广西省桂林市中山学校小学五年级,1945年就读于中央大学附属中学重庆市璧山县青木关分校高中一年级,1946年就读于北平市立男子第四中学直至毕业,1948年9月就读于北洋大学采矿系一年级,1949年9月转学进入清华大学电机系二年级学习直至毕业。1952年8月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被国家分配到哈尔滨工业大学,1955年8月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师资研究生班学习结业后留校任教,并任命为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教研室副主任,1956年任命为专业主任,同年评为讲师。1978年6月调到原第八机械工业总局(部)教育局,历任副处长、处长,1980年评为副教授。1981年11月转到教育部(国家教委)高等教育二司,历任处长、副司长,正司级巡视员。1991年12月调任原国家教委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正司级),1992年评为研究员,1994年3月退休。
  1981年11月到1994年3月在教育部高等教育二司和国家教委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工作期间,主要结合工作进行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研究,曾主持或参与主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六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高等工程教育结构改革的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七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时期高级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国家教委级重点课题“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研究与实践”和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级重点课题“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问题的研究”以及教育部组织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和“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公开发表报告、演讲和学术论文近百篇,公开出版的自著或参与主编的著作有:《高等工程教育概论》(王冀生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王冀生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王冀生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中国高等_[程教育》(张光斗、王冀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问题的研究》(廖叔俊、王冀生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面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王冀生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和《宏观高等教育学》(王冀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1994年3月退休以后,从1996年起主要进行教育理念创新研究和大学文化问题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演讲和报告近百篇,公开出版的自著和主编的著作有:《现代大学文化学》(王冀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大学之道》(王冀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大学理念在中国》(王冀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大学文化哲学——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王冀生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我的大学文化观》(王冀生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和谐评估:我的教育评估探索》(王冀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2月)和《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文化研究》(王冀生著,清华大学Ⅲ版社,2019年5月)。在这期间,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由天津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大学和苏州大学共同撰写出版了《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系列丛书》(王冀生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3月一2013年10月)。
  在教育部(国家教委)工作期间,主要兼职有:第二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第一届和第二届高等教育学科组成员、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第一届全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第一届全国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第一届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和第一届全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副会长。退休以后,2002年9月应聘担任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组建的“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顾问,2009年4月以后兼任“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在这期间,2002年至2012年应聘担任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顾问,2015年6月应聘担任“中国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研究与改革实践成果系列丛书”专家论证委员会主任,2017年4月应聘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文化研究分会顾问。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于津门求学奠基
一、安徽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好地方
二、庚午马年生于津门书香门第
三、抗战时期颠沛流离和桂林中山学校美好时光
四、抗战胜利前夕陪都重庆艰难岁月
五、人生初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六、就读北洋促使我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七、新清华三年获得德智体美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八、决心献身共产主义伟大事业

第二章 大学任教经受磨炼
一、全国学习苏联教育先进经验样板学校
二、师资研究生班向苏联专家学习的三年
三、创建全国第一个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
四、比较全面地获得大学教师的基本教学训练
五、正确评价以俄为师创建专业的基本经验
六、防汛斗争劳动模范和经济生活困难考验
七、从反右派斗争“严重右倾”到“文化大革命”的“走资派”
八、调到学校教务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九、从大学任教到国家机关管理教育是个重大转折
十、《在磨炼中成长》充分表达了对母校的赤子情怀

第三章 高等工程教育管理
一、组建教育部直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
二、高等工程教育结构改革的研究和管理实践
三、高等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规律和决策应用研究
四、对高等理科教育性质、任务和战略地位的再认识5l
五、研究制定新时期我国高等理科教育发展指导方针
六、我的第一本文集《高等工程教育概论》问世
七、参与主编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正式出版
八、懂教育是教育管理干部最基本的素质

第四章 探索中国教育评估
一、召开全国高等工程教育评估问题专题座谈会
二、高等教育评估的概念和本质初探
三、学习、考察美国和加拿大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四、探索建立科学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价制度
五、《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的基本思路
六、环太平洋地区、国家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合作研究
七、提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基本要点
八、《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是创业时期的历史见证
九、以现代治理理念为指导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
十、《和谐评估:我的教育评估探索》

第五章 宏观教育理论研究
一、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工作必须以理论作指导
二、高等教育的科学内涵和学科建设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四、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五、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问题
六、在本土化的基础上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建设理论基本要点
八、《宏观高等教育学》的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第六章 和谐育人理念创新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进行教育理念创新的先导
二、以人为本是一种教育哲学观
三、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纪
四、时代呼唤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一代新人
五、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坚持人文、科学、创新的统一
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
七、坚守人文化成是教育活动的本义
八、和谐育人是教育活动的崇高目标

第七章 创立大学文化学科
一、《现代大学文化学》是中国大学文化学科的开篇之作
二、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
三、大学的本质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
四、大学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
五、大学文化软实力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重点所在
六、大学精神衰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要话题
七、“育人为本,科学为根,文化为魂”三位一体大学哲学观
八、我国大学精神衰微的实质是道德信仰缺失
九、《大学文化哲学》在当代中国应运而生
十、中国大学文化学科的开拓者

第八章 中国大学文化百年
一、我国古代哲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
二、我国先秦时期“大学之道”的核心和精髓
三、北洋大学开创了从传统向近代转换的新纪元
四、孙中山革命精神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念创新
五、中央大学的使命:为中国建立有机体的民族文化
六、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七、延安时期解放区高等教育改革实践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理念的初步探索
九、我国大学从传统到社会主义转换的文化脉络
十、当代中国大学人的一项创举

第九章 追寻中国大学之魂
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二、大学精神的核心是一种生命信念和价值追求
三、构建人文理性求实创新和谐的大学人的精神家园
四、《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研究》序

第十章 以人为本 实现和谐
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三、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四、青年要自觉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促使高职教育向中高端进军
七、扎根中国大地加快世界一流学科和大学建设
八、回归教育生命本位和坚守教育崇高理想
九、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是人类追求的崇高信仰
主要参考资料
作者主要论著(1982-2018)
知名学者评论
中心回顾展望(2002年9月一2018年8月)

编辑推荐

相关书籍推荐

0
定价: .00 元

在线试读

我要评论 请先登录!
确定 取消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