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年画:房志达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包装: 平装
印张: 9.75
出版日期:2011-01-01
页数:155
作者:史静,蒲娇
版次:第一版
字数:203 千
定价:70.00
尺寸:160mm×235mm
ISBN: 978-7-5618-3745-0
印刷日期:2011-01-01
印次:第一次
内容介绍

2009年12月13日,我们踏上了去往苏州的行程。
此次行程,任务是采访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传承人房志达老师傅。这是我院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系列之一。
12月14日,早上八点半,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我们见到了房志达师傅。他很瘦,但有风骨,双眼炯炯有神。他说自己身子骨特别结实。他爱笑,笑的时候,喜欢用手捂住嘴,露出质朴和可爱。
房志达师傅接受采访的时间很紧张,因为他马上要去参加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的“戏出桃坞——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精品展”,他会到现场演示年画的印刷工艺流程。在采访的几天时间里,他给我们讲述他在王荣兴溶记门神年画铺学徒的故事,讲桃花坞年画的故事、风格、题材和体裁、生产和销售,还有他对传承人的希望。他还给我们现场演示了印刷工具的制作和整个年画印刷的工艺流程。从蘸色、刷色到印画,一张《一团和气》年画的印制,不到3分钟,就一气呵成,色彩饱满,线条流畅。看着房师傅站在印台上印画,那种专心和专注,就知道他这辈子心里都装着年画,好似童话故事小王子手里的那束玫瑰。
房志达师傅一生都拿着棕刷站在印台上印画。他是新中国成立前最后一批学徒,现在还在年画制作第一线上印画的,也只有他一人了。他14岁开始做学徒,印年画,因为年纪太小,活儿太累,影响了身体,直到现在,还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解放后,随着桃花坞年画的起起伏伏,他也曾离开过年画制作,但最后都能够再重新拿起棕刷。他见证了桃花坞年画的历史,桃花坞年画也留下了他的印迹。
明末清初,苏州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尚雅崇文。桃花坞年画也随之出现,并逐渐兴盛。桃花坞年画是中国民间“年文化”的产物,但也受到过外来艺术的影响,注重透视、阴影和空间的“仿泰西笔法”。同时也影响到别国的艺术,“姑苏版”年画曾远渡重洋,传入日本,对日本“浮世绘”产生影响。桃花坞年画的艺术生命并非一帆风顺,太平天国起义、抗日战争的炮火,一次次摧毁它。 “文革”10年,老版子被放在露天操场上,风吹日晒,最后全部腐烂,没留下一块好版子。
艺术如果不去保护,就意味着破坏。何来瑰宝?
桃花坞年画的古版基本上都被毁了,留下来的多是样稿。这些古版年画很多都珍藏于英国博物馆和日本的一些博物馆——这些外国博物馆里。他特别想亲自去这些收藏有桃花坞古版年画的博物馆看看。他说: “这个原稿如果看到了,就渗进我脑子去了,特别是对色彩,我这个脑子会印象很深的。我就会回来反复地做,一次失败,两次失败,我相信总能做成功的。”
房师傅最喜欢做实事,做不好,再来,直到做好。他现在带着10个学生,特别关心他们。他对我们说: “我这么大年纪了,肯定是要死的。就算长命百岁,天大的本事也没用了。我是想,趁现在精神状态这么好,就要对学生没有丝毫保留:不遗余力地教他们。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学这个。在老一辈中,我是第三代,不希望在我这一代,看到桃花坞年画不行。我希望看到星星之火在那里发光,烧起来,那我就开心了。”
这是一个老艺人最质朴的心愿。
木版年画,作为中国氏间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已然成为国家的一个艺术符号。还在从事木版年画制作的老艺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轴心。我院的传承人口述史系列,就是用录音、影像和文字记录的方式,为他们记忆中的年画历史和年画制作的工艺流程留下一个档案,使传承人口述史的整理更加学科化。
作者介绍

not found
图书目录

not found
编辑推荐

相关书籍推荐

精通教育集团
定价: 50.00 元
我要评论 请先登录!
确定 取消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