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写真趣.2 私人留踪百图、江河湖海百图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包装: 平装
印张: 8.0
出版日期:2011-01-01
页数:206
作者:马国馨
版次:第一版
字数:278 千
定价:68.00
尺寸:170mm×200mm
ISBN: 978-7-5618-3804-4
印刷日期:2011-01-01
印次:第一次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以摄影图片为主的集子,谈起摄影就想到不久前读过的《论摄影》,这是当代西方女文化学者苏珊.桑塔格(1933-2004)的重要著作之一,写成于20世纪80年代,在2007年出版了中文的新译本,并存2008年重印。书中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收集了许多摄影家关于摄影的语录,并不是摄影技巧的探讨,而是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摄影表现,甚至还专门提到1974年在中国广受批判的意大利摄影家安东尼奥尼。当然现在中国对于摄影的认知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寻写真趣》就是想表现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对摄影的认识和理解。
蒙塔格说:“摄影提供了远比绘画更为合适的地形。因为,不仅业余与专业, 原始与精致之间的界限在摄影中比在绘画中更难划分——而且划分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由于近年来照相机的普及,好像已经到了“人人都能成为摄影家”的地步,实话说对于成为摄影家我是根本无此奢望,因为那要求太高,也十分辛苦,所以连“发烧友”都数不上,器材都是些业余级别,根本没有那些准专业级、专业级的复杂设备以及移轴镜头(有人认为没有这种镜头就别搞建筑摄影);出外拍摄也从来不带三脚架,(因为考察或参观途中根本没有时间,也太费事);相机的多种功能中,基本只认定一种,对新技术接受很慢,数字技术运用的历史还不到一年。我就是住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从1981年开始了摄影的学习历程。
“照片可能比活动的影像更可记忆,因为它们是一种切得整整齐齐的时间,而不是一种流动。”“通过照片,每个家庭都建立本身的肖像编年史。”的确对于摄影的最初了解都是从家庭的照相册开始的。早在20世纪40年代,在山东济南工作的父亲就十分喜爱摄影,他在婚前婚后都留下了大量的照片,尽管那只是一个十分简陋的柯达方盒式相机,技术要求也十分简单,但仍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记忆,(可惜大部分都在“文革”时销毁了)。后来我离家到北京上高中、大学,留下的个人照片就很少,有的也多是和同学一起的照片。允其大学时选择了建筑专业,因条件所限,根本开不出摄影课程。工作以后经常出差,还要请会摄影的同志借上单位的相机和有限的胶卷,拍些120的黑白片。随着改革开放,我有机会在1981年去日本研修,和那时人们迫切需要的电视、冰箱几大件相比,我更急切的是想尽快买一台相机(也属于那时的“几大件”之一呢),当时往日本和世界畅销的机型之一是佳能AE-1,据说已售出了350万台,于是很快就购置了一台。后来虽有两次更新,也都是佳能EOS普及型。
我一直认为建筑师可能是除专业摄影家之外最关注摄影的职业群体之一。“摄影打开一种全新的白由职业活动模式——允许每个人展示独特、热忱的感受力。“由于相机可迅速记录任何东西,摄影师也就毋须像画家那样在什么才是值得考虑的形象的问题上作出狭窄的选择,于是他把观看变成个崭新的工程。”法国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埃主要通过速写来记录自己的感受,并留下了大量速写手稿。在学校时师长也十分强调手下功夫,我的许多师友、同事、同行、同学也精于此道,但我最多用的还是相机记录,想来一是时间有限,求多求快,二是手懒。桑塔格说:“对于拍照,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要么作为一种简单、准确的认知活动,一种有意识的理智行为,要么作为一种前理智的、直觉的邂逅模式。”我们无法像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所称:“对摄影采取‘机关枪’的态度”,因为在数字相机出现以前,对于胶片(我主要使用反转片)也不是可以敞开使用,而在有限的拍摄张数之内力求成功率能高些。“虽然相机是一个观察站,但拍照并非的是消极观察。照片本身不能解释任何事物,却不倦地邀请你去推论、猜测和幻想。”由于从事建筑设计专业的关系,在20多年中我的拍摄对象是以城市和建筑为主,那些自己熟悉或陌生的对象有许多感人的魅力。在一瞬即逝的机会面前,有时遇到好运气,有时也无可奈何。但从自己的趣味和爱好出发,拍摄时也有自己的视角,因此陆续积存了不少资料。摄影作为一门凝聚了时间和空间的视觉艺术,有许多诱人之处,而仅有不到200年历史的摄影术与自有人类以来就产生了的建筑术的结合,使我们有条件记录和再现这种时间及空间的凝聚。“摄影以一系列随意的碎片来概括现实。”“摄影即是获取,以多种形式。最简单的形式是我们拥有一张照片就是拥有我们珍惜的人或物的替代物。这种拥有,使照片具有独一无二的物件的某些特征。”
陆续看到多位从事建筑专业师友有关摄影的集干都十分讲究。“数十年来,书籍一直是整理(而通常是缩小)照片的最有影响力的方式……如果不能确保它们不朽,也确保它们长寿……以及确保它们有更广泛的阅览者。”这次尝试把自己所收集的“碎片”以某种专题的形式结集——每册包括两个专题,每一专题用百幅图片加以说明。与其说是展示业余学斗摄影的成果,(从专业角度看还很幼稚),不如说是有关城市与建筑的一次介绍和普及,是属于读图时代的一本普及小册子。桑塔格说:“要使作品容易辨认,需要某种形式上的别出心裁或主题上的痴迷。”集子之所以选取“寻写真趣”的总标题,也是想在这寓意双关的标题下做一次努力以求一石双鸟。
“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这个世界是如此地丰富多彩,而且是那样一个取代真实世界的影像世界。做为摄影作品,大多是在急急忙忙的考察或参观中完成,我无法提供进一步的详细信息,诸如每幅照片使用的光圈,快门速度等参数,可提供的仅是拍摄时间,胶片的类型(这可以从简略的工作日记中查阅到)。集子内容按照片拍摄时间排列可能更加强了内容的“碎片”感,变成“一系列不相干、独立的粒子”,但也可能加强其拼贴和跳跃的印象,因为城市和建筑就是这样被拼贴在一起的。另外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还为每幅图片附上了简短的文字说明。其内容来源除了自己的工作记录外,部分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日本百科大事典》及百度网,在此一并说明。
本文中的引语除特别注明者外,其余均引自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一书。
作者介绍

马国馨
1942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59-1965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之后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至今,现任总建筑师。1991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被建设部授予勘察设计大师称号,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以来从事建筑规划设计工作及建筑理论和历史的研究。主要负责和参与的设计作品有毛主席纪念堂(1976),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1990),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1999),北京宛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和雕塑园(2000)等。专著有《丹下健三》(1989),《日本建筑论稿》(1999),《体育建筑论稿——从亚运到奥运》(2006),《建筑求索论稿》(2009)等,另著有《学步存稿》(2008),《寻写真趣》(2009),《学步续稿》(2010)。曾发表摄影作品及有关摄影的论文若干。
图书目录

目录

 

自序.......................1

名人留踪百图.......1

江河湖海百图.......103

后记.......................205


编辑推荐

相关书籍推荐

安庆师范大学
定价: 78.00 元
李江、韦承君、杨菁
定价: 60.00 元

在线试读

我要评论 请先登录!
确定 取消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账号